發表文章

善用時間的方法

  善用時間的方法               講義雜誌電子報第 711 期 文 / 李偉文 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一樣,如果你願意擠,總還是有的。」魯迅這句經典的勵志格言,除了不斷被人傳誦之外,也被人改編使用。對於時間的運用,他還曾說過:「生命是以時間為單位的,浪費別人的時間,等於謀財害命;浪費自己的時間,則等於慢性自殺。」 的確,與人有約時,我不願意遲到,更痛恨別人遲到。到了後來,我通常隨身帶書,以備不時之需,或者跟人約在書店碰面,在等待時可以趁機逛書店。 我們常說「時間管理」,但其實時間不是我們所能管理的。雖然我們常說「時間就是金錢」,但是時間與金錢不同 ─ 錢可以管理,因為通常所謂管理是可以累積儲存,並且加以運用。 建築師也是創意專家姚仁祿先生,曾經從簡單的角度,說明時間管理的真正意義,他說: 「我們只能說,早上醒了就起來,晚上累了就睡覺。在這段醒著的期間,順著因緣,把時間變成礦產一樣的資源,在適當的時候開採出來,讓人家在這個時段中間,得到一些分享,自己也感到開心。這是面對時間資源,比較正確的態度。 」他進一步強調:「即使為了完成一件事,我們得設定在某個時間完成目標。只是,這種時候,我們也不能管理時間。我們只能在一定的時間資源內,利用知識判斷事情將會如何發生,然後,用我們的經驗,讓有能力促使它發生的人聚在一起。能夠如此,我們就是促成這個緣分發生的重要催化劑。」他認為,我們不要想管理時間、擁有時間,我們只能在時間中,促成事情發生。 因此, 真正的問題不在於「管理時間」,而是「管理自己」,我們需要的不是「節省時間」,而是「節省工作」。我們抱怨時間不夠用,是因為我們沒有認真想清楚,究竟我們要什麼?什麼是我們生命中真正看重的? 當我們看清楚生活中的輕重緩急,並依此而調整優先順序,把想做的事都做了,就不會惶然,而能夠增加自己生活的滿意度。 設定優先順序,最重要的是決定「哪些是必須捨棄」的:分析自己一天二十四小時、一星期七天大概都是怎麼過的,挑出可以捨棄的項目 ─ 除了工作,以及為了別人不得已需花費的時間外,剩下可利用的時間,有多少是被自己習慣性的行為不知不覺消耗掉了? 著作在韓國非常暢銷的金蘭都教授,很具體地建議應該從事的行為:放下線上遊戲,多閱讀。停

得富之道

  得富之道 ● 思慧 http://www.minlun.org.tw/old/506/4-14.htm 從前有兄弟兩人,家裡非常窮困。做哥哥的,早晚勤勞禮拜祈求毘摩天,希望能夠得到大富,而讓他的弟弟一個人去耕田種植。如此求請毘摩天,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。 有一天毘摩天變成弟弟的樣子,來到哥哥身邊。哥哥就罵他說:「你怎麼不好好地去種田,跑來這裡做什麼?」 弟弟回答說:「哥哥您在毘摩天廟裡,日日夜夜地祈求禮拜,希望得到財富;我今天也要來效法哥哥,齋戒禮拜,祈求得到大財富啊!」 哥哥說:「你不下田去耕種,沒有撒下種子就沒有收穫,財富怎麼可能憑空得到呢?」 弟弟問:「所以實際上是因為有種下種子,才能夠收穫的嗎?」 哥哥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。 於是毘摩天恢復了天人的模樣,對哥哥說:「像今天這樣,我的力量可以幫助你,讓你知道去修行布施,然後才能得到財富。 你以前就是不知道要布施,所以才會貧窮。你要是還像以前那樣不修布施,雖然勤勞努力求我想得到財寶,沒有種子又哪裡有收穫呢? 就像菴婆羅樹,在冬天的時候,雖然去求眾多天神想得到菴婆羅果,也是不可能得到的啊! 你也是這樣,之前沒有修行布施的因,只在我這裡禮拜,想求取財富,也是不可能的。 等到菴婆羅樹果實成熟的季節,就算不去求,也能得到滿滿的菴婆羅果。」 接著說了一首偈: 福業如果熟,不以祠祀得。 人乘持戒車,後得至天上。 定智如燈滅,得至於無為。 一切由行得,求天何所為? 福業就像果實成熟,不是因為祭祀可以得到。在人間能夠持戒,之後可以升天。禪定智慧具足,生死雖如燈滅,也能達到無為涅槃。一切都是由行為得到結果,祈求天有什麼用呢? (出自《雜寶藏經》)   親愛的孩子們:         在佛教的說法中,布施分為分為財施、法施及無畏施。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要夠富足了才能夠去幫助別人,但從老師的眼中看去,班上的同學能夠彼此教導對方不會的功課、能在適當的時候鼓勵別人不害怕,其實這就是在布施,也是在行菩薩道。         在同樣學習的過程中,每個人的腳步都不見得一樣。各有各的長處,也有各自該面對努力的部分。也是因為這樣才能撐起多元的社會。因此,老師常常提醒,面對任何事情都要有盡心盡力的態度。有的同學成績好,也有同學跑得快,更有同學

「別人的囝仔死袂了?」身為父母,教養最重要的關鍵,就是「你怎麼看待別人家的孩子」

  「別人的囝仔死袂了?」身為父母,教養最重要的關鍵,就是「你怎麼看待別人家的孩子」 當你的孩子吼了別人、打了別人、弄壞了別人的東西,你會對這個孩子感到抱歉,感到不好意思,也為對方父母感到抱歉與不好意思,你才會真的去教好自己的孩子。當你的孩子侵犯了別人的財產權,你會覺得對不起對方,感到抱歉,感到很愧疚,那欠的只是怎麼教孩子的方法而已,只要父母有想要找出方法都有辦法可以教。 王麗芳 2020-08-14  https://futureparenting.cwgv.com.tw/family/content/index/19064 別人的孩子 工作的夥伴前幾天問我可不可以除了帶她放暑假的兒子上班之外,還帶她的姪兒上班,哥哥家發生點狀況,姪兒沒有人顧,這個小姑姑扛起了責任,這個工作夥伴的工作能力我有信心,絕對不會我讓她帶孩子上班就把正事耽誤,也不會犯了一堆錯還怪因為孩子在身邊才這樣,最重要的是她會教孩子不侵犯別人,於是,我很快答應了。 我第一次跟這個孩子見面的時候,剛好我正在幫孩子們上課,這個孩子沒有跑過工作室的教案,四歲多的他跟同年齡工作室的孩子比起來真的有點落差,孩子很玻璃人碰一下就哭,覺得只要是玩就不可能受傷,所以玩起來很讓人心驚膽跳,但是小姑姑會適時的教他,因此我不需要一邊上課一邊處理他的狀況。 我默默的在一旁觀察,我看到工作夥伴蹲下來好好教他,玻璃人一哭也馬上協助孩子看懂到底要選擇哭還是繼續玩?開始帶著他看懂什麼是『難免的』,慢慢的想陪孩子練玩也會受傷。 夥伴在教姪兒的過程,我也教她的兒子看懂媽媽在做什麼?堂弟的狀況是放著不說比較好?還是,就是要教才是真的幫他? 一直到很晚,夥伴還是跑來問我,姪兒要不要去看醫生剪舌繫帶?要不要處理他呼吸的問題,說話的時候不會使用你、我、他的原因跟解決方法該如何?我建議她可以用工作室的哪些教材幫孩子,而且不是由她來教,而是由兒子教姪子,兩個孩子的問題一起解決,我看著小姑姑教著小姪兒的畫面,真的覺得很難得,也很佩服這個不管家裡發生什麼狀況,都願意承擔下來的夥伴。 我常常說: 身為父母,教養最重要的一個關鍵,就是『你怎麼看待別人家的孩子。』 當自己的孩子干擾了別的孩子們的玩法,你會對別人的孩子感到抱歉, 對干擾到別人孩子的遊戲權而感到不好意思,你才會真的去教孩子。 尊重別人孩子的人,才

梁莉芳:為何我們會擔心孩子花太多時間在運動上?

梁莉芳:為何我們會擔心孩子花太多時間在運動上?  https://www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5086929-/ 2020.07.27 by 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- 梁莉芳 ( 親子天下 ) 在孩子的升學考量與興趣之間,家長內心總是有滿滿的矛盾:希望能尊重孩子對興趣的熱愛,卻又擔心影響課業。兒子熱愛運動的梁莉芳,內心同樣曾有「孩子會不會花太多時間運動?」的掙扎,在看見兒子的變化後,她的內心有了答案。 七月的盛夏,「第一屆國小世界盃全國足球賽」在台北田徑場登場。賽事結束後,「放棄足球!小六資優生趕場踢進三球,拼生涯最終戰」,有著聳動標題的新聞,在網路引起熱烈討論。記者筆下的主角表示,升國中後,就要專心課業,父母希望他能放下足球。無獨有偶,另一位表現優異的女選手,也在爸媽以升學為重的期待下,掙扎著割捨她對足球的熱愛。 參與網路論辯者的大致分為兩派,擁護爸媽陣營的除了感嘆台灣缺乏對體育專業的支持環境外,暴露的還有台灣社會根深蒂固的文憑主義,孩子派的代表多半主張讀書和興趣不該是對立、衝突的選擇,父母沒有權利剝奪孩子對事物的熱情。身為七歲孩子的媽媽,讀著網路留言的激辯,內心卻是滿滿的矛盾,我們希望能尊重孩子的選擇,但又期待自己能協助他做出適合的決定,每個選擇背後的如履薄冰,蘊藏著愛。更多的時候,還得和內心裡被家父長封建思想餵養的巨大魔獸對打,多半在威權家庭長大的我們這一代,總是努力避免成為孩子們討厭的大人。 短短的人生,我有 26 年是在扮演全職學生的角色,對於大半輩子都在讀書的我而言,生活裡少有的娛樂、興趣也和書本脫不了關係。作為有點無趣的媽媽,我很幸運的養了一個對事物充滿熱情的孩子,他專注的身影,讓我看到讀書人生之外的許多可能性。孩子十分熱衷運動,選擇學校課後社團時,他的煩惱經常是桌球、直排輪和羽球的難以取捨,週末一定準時到田徑場報到,頂著花蓮的烈日,和他們小夥伴們享受踢足球的快意。這個暑假,他則是在泳池、桌球場、足球場間定點移動。 孩子帶我看到讀書之外的各種可能 接送孩子的路上,他常分享運動場上發生的點滴,今天修正了桌球發球的姿勢,足球課學會了吊球,練習好久都沒學會的水中憋氣有了突破。運動的過程彷彿是人生的縮影,學習專注在當下、培養自信,以及面對難以克服的障礙。孩子的個性十分好強,我們常擔心他